close

馬王堆出土房中術著作教人科學做愛

 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給予今人的一個重要啟示是,做愛須遵守科學原則。《天下至道談》一書,談的全是房室生活。這就是說,書的作者認為男女性愛須符合天地自然界的規律。書中闡述了“合男女必有則”,講的就是做愛時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法度。

 

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十多種醫書,分別書寫在帛和竹木簡上。其中三種竹簡《天下至道談》、《合陰陽方》、《十問》,以及帛書《養生方》、《雜療方》的主體部分,屬於古代房中類醫書。據專家考證,各書的抄錄年代,約在公元前四世紀末或前三世紀初。按此紀年推算,應在先秦時期。據《漢書·藝文誌》記載,西漢時期流傳過的房中著作有八種,合共186卷。遺憾的是這些著作多已失傳。馬王堆出土的房中著作,便成為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性學著作。那麽,兩千多年前古老的房中著作對今人有些什麽啟示呢?

做愛須遵守科學原則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給予今人的一個重要啟示是,做愛須遵守科學原則。《天下至道談》一書,談的全是房室生活。這就是說,書的作者認為男女性愛須符合天地自然界的規律。書中闡述了“合男女必有則”,講的就是做愛時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法度。《合陰陽方》談的也是陰陽交合即男女交媾的事,所謂“合陰陽之方”,講的也是男女交合的原則和方法,以求更好地享受對身心有益的性生活。其余房中著作所持觀點也都一致。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告訴世人,陰陽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和相互為用的聯系,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,並且兩者之間相互發生作用。男女交合既是男女雙方的事,因而交合時要註意互相的協調與配合,做到高度的和諧統一,切忌單方面粗暴魯莽,草率圖快。男女交合須在你情我願下進行,當女方毫無性的要求時,如男方強行交合,會對雙方特別是對女方的身心造成傷害。還說對房事要采取慎重態度,絕不可隨意為之,“慎勿出入”一詞寓意深長。

 

男女交合是雙方的事,故不宜在女方產生性衝動之前與之交合。“不先女人”即是此意。在交合之前應先互相撫摸嬉戲,等到雙方都產生性衝動,才是最適當的交合時機。《天下至道談》說的“先戲兩樂”,指的就是交合之前必須先行嬉戲達至雙方興起。《合陰陽方》則將盡情撫摸相抱擁吻稱為“戲道”。今人將做愛前的互相擁吻愛撫以“前戲”名之,似與古人同類用語有淵源關系。

 

那麽,如何得知女方性的衝動已被喚起呢?《天下至道談》和《合陰陽方》都講到“五征”、“五欲”、“五音”,其涵義是:“五征”指的是女子性衝動的五種征兆,“五欲”指的是女子產生性衝動的五種表現,“五音”則是指交合時女子發出的五種叫床之類的聲音。醫書作者對男女交協作出如此生動的概括,目的是讓男方註意觀察女方的反應,在行動上做到默契配合。正如《天下至道談》說:“察五音以知其心。”

 

上述房中著作,對兩性交合的姿態及性技巧,做愛產生的快感及性高潮的種種表現,都有細致的描寫。《天下至道談》強調說:“樂之要,務在持久。茍能持久,女乃大喜,親之弟兄,愛之父母。凡能此道者,命曰天士。”意即女方享受性的快樂,關鍵在於男方的持久。如果男方做到了,女方會大喜過望,親你勝過兄弟,愛你超過父母。凡通曉陰陽交合法則、精於房室之道者,可命名為“天士”。古之“天士”,知天道者也。

 

《天下至道談》作者,重視交合的“前戲”活動,重視交合中女方的各種感受,重視女方最終享受到性滿足,並不是出於對女性的偏愛,而是為了順應“合男女必有則”的規律。作者耐心交代男方說,在女方有了性欲後,既不要猶豫不定,也不要倉促行事,既不要太過興奮,也不要太過遲疑,交接時還要註意“必徐以久,必微以持”,即動作必須徐緩微細方能堅持長久。這當然也不是出於對男方的厚愛,折射出的仍然是“必有則”的顏色。

 

《天下至道談》提到的女陰解剖部位名稱有12個之多,顯示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人不僅已具有一定的解剖知識,而且發現陰道的不同解剖部位對性交刺激所作反應的敏感程度,是不一樣的。值得註意的是,其中的一個女陰部位名叫“谷實”,經專家考證即是陰蒂。此乃女性獲取快感的最重要器官。寫在絲織品帛上的《養生方》,卷末附有女陰部位示意圖。原來可能繪有12個女陰部位,可惜殘缺不全,已難以辨識。

 

《天下至道談》還講到“七損八益”,其含義是在房室生活中,要防止七種有損於人體健康的做法,而善於采用八種對身體有補益的做法。其核心思想體現的是房中養生,也就是性養生。要求懂得性養生的人,遵守男女交合的規則和法度,使性生活成為一種增進健康、延年益壽的養生活動,而不會為了單純追求性滿足,從而導致未老先衰、折損壽命的後果。馬王堆房中著作還多處講到男女交合與壽夭壯衰的關系,反覆強調要懂得交合之道,善於用八益去七損,加上必要的飲食,輔之以適當的運動(按指導引),就可以“卻老復壯”、“延年益壽”、“得者壽長,失者夭死”。有關“七損八益”的性養生之道,下面還將作詳細介紹。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所講的法則或法度,是由誰定的呢?《十問》寫了一段假托黃帝與醫學顧問的對話。

 

黃帝問於天師說:“萬物為何能夠運動變化?花草樹木為何能夠生長?日月為何能夠放射出光明?”天師答覆的大意是:“請您考察一下天地之情就可得知,萬物的生成有其自身固有的法則。誰能駕馭它就可贏得生發的權利,誰要違背它則難以繼續生存。”

 

至於法則究竟是個什麽東西呢?法則並不是由什麽人制定的,“雖聖人非其所能”,而是事物本身發展變化的規律。《十問》指出:它“生於無征,長於無形,成於無體,得者壽長,失者夭死”。意即宇宙萬物都是自然生長的,看不出什麽征象和形狀,其成長也沒有什麽固定的模式,按照它所體現的規律辦就長壽,否則就短命。同墓出土的帛書《道原》在推究“道”的本原時指出:“萬物得之以生,百事得之以成,人皆以之,莫知其名,人皆用之,莫見其形。”意思是,宇宙萬物都按其自身發生的規律在生成著,人們依賴它,運用它,卻看不見它的形狀,也無以名之,就把它叫做“道”。這意味著,道既普遍存在於宇宙萬物之間,人類的性行為自也不能除外。

不可以極情縱欲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給今人的另一重要啟示是,在房室生活中不可以極情縱欲。

 

《十問》中有一段假托堯與舜的對話:

 

堯問於舜說:“天下什麽最為貴重?”舜回答:“生命最為貴重。”

 

堯又問:“生命該如何保養呢?”舜答:“端看陰陽之道了。”

 

堯接著問:“人體有九竅(按指七竅加前後二陰)、十二節(按指四肢大關節)其設置皆有所處,為什麽生殖器官與人體其他器官同時生長,而先於其他器官就衰退得不行了呢?”

 

舜答:“人進飲食時用不著它,也不用它思考問題,它隱藏於下體連人都避免直呼其名。只因對它頻繁使用而不加寬限,才使它與身體其他器官一起生長而先矢去作用。”

 

“這個問題怎麽解決才好呢?”堯又問。

 

“要使生殖器官健壯,就得節制房室生活。即使產生了性欲,也不要輕率地進行交合,即使交合也要保精勿泄,使精氣飽滿。這樣,雖年滿百歲會比以往幾十歲時還強健有力。”舜答。從這段引文可以看出,適度的房室生活可以“行年百歲,賢於往者”的長壽長生觀念,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。這種觀念,可能源於道家重視生命關愛生命的“重生貴生”思想。

 

馬王堆房中醫書的作者,在行文中不時提出告誡,要註意節制房室生活,兩性交合要適度,不可以極情縱欲。《天下至道談》說:“為之弗得,過在數已。”意思是,交合時不能勃起,系由於房室不節、過於頻密所致。本書還提出一個重要觀點:“損生者色也,是以聖人合男女必有則也。”認為貪圖女色的人,沒有節制的性生活,會損害自己的健康,因而強調性愛必須像聖人那樣遵循一定的法則。《天下至道談》等著作為求保養腎精,還提出閉精不泄即控制射經的主張,認為這樣可以產生耳聰目明、養神益智的效果。據悉,九世紀中期,西方醫界也有人摸索出控制射精的方法,英國有人寫出調查報告說,各階層都有人成功地、健康地使用過這種方法。不過,此法是否有充分的科學根據,尚有待進一步的臨床有效性。

 

中國傳統醫學在論及“欲不可縱”時說:“腎精源於先天,可賴於後天水谷之精的滋養補充,但其輸出消耗不可能是無限的。如果超過了補充再生的速度,勢必導致腎精的虧損,甚至逐漸衰亡,造成早衰、早老、易病、早夭等後果。因此,必須適當節制房事,使其不傷損本元。”(《中國大百科全書·中醫卷》)這便是中醫學將“房室不節”視為產生疾病的重要內因之一的理論依據。

 

西方醫界有人認為,男子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,其余是蛋白質、糖分和鹽類等,並由此得出桀論說,排除精液本身對健康無影響。西方醫界近年也有研究說,性生活過度的人易早死。義大利學者的一項研究還顯示,男子每六小時射精四次,持續一天之後,男性射出的精液中就再也找不出精子了。總的來說,西方性學研究一百多年來獲取不少成果,不過對男女性生活相互作用的研究,尤其是性行為與身心健康關系的研究,似乎滯後於其他方面的研究。西方性文化的顯著特點是對人性的充分尊重,但對縱欲的人性弱點則過於放任。歐美鮮有人從保健上對節欲給予足夠的重視,不時向大眾發出必要的警訊。從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成為當代臨床常見病來看,節欲觀念值得現代人認真思考。雖然陽痿的致病因素,不單是由於縱欲。

 

古代房中家為求節欲保精,對男性適當的交合次數制定過參考系數。馬王堆房中著作沒有涉及此屬性。相傳黃帝身邊有一位名叫素女的醫學顧問,依據與黃帝就“陰陽之術”的對話而寫成《素女經》一書,對各個年齡層的做愛頻率有所記載。托名之風起於戰國盛於西漢。《素女經》的成書年代恐在馬王堆房中著作之後。書中所記如下:“人年二者,四日一泄;年三者,八日一泄;年四者,六日一泄;年五者,二一日一泄;年六者,即當閉精,勿復更泄也。體力猶壯者,一月一泄。凡人氣力自相有強威過人者,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。”古代房中家認為,房事既是人性的基本需要,老年人也不例外。《素女經》的另一抄本根據“人有強弱。之分,對老年人性事頻率的說法是:“六盛者日一施,虛者二日一施,七盛者可三日一施,虛者不泄。”

 

今人看來,上述頻率不免有太過保守之嫌。殊不知,古代房中家立足於節欲保精的深謀遠慮。今天的性學研究者也發布全球性調查報告,東方國家性行為頻率均值多低於歐美。如因次數不如人而妄自菲薄,實在沒有必要。不僅由於存在個體差異,做愛頻率因人而異;而且性行為的滿意度,主要不在於頻率高低,而在於做愛品質的保證。如此說來,古人定下的頻率系數,可能蘊涵著“寧可少些,但要好些”的深意。

 

 

 

唐代醫學家、養生學家孫思邈在所著《千金方·房中補益》說:“人年四以下多有放恣,四以上即頓覺氣力一時衰退。退衰既至眾病蜂起,久而不治,遂至不救。”他告誡青年人千萬不能憑借年輕力壯就極情縱欲,尤其不贊成年紀輕輕就服食壯陽春藥,指出那會斷喪天元,使人末老先衰,甚至會危及生命。孫氏希望年至四的人,須識房中之術。他指出:“年末滿四者,不足與論房中之事,貪心未止,兼餌補藥,倍力行房,不過半年,精髓枯竭,唯向死近。”後世房中著作所講的“情欲當節,過之傷人”與馬王堆房中著作的觀點是相承續相呼應的。

性醫學以預防為主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給今人的又一個啟示是,它講到性醫學時著眼於預防,重在防止疾病的發生。在性事活動中,哪些做法是有益於健康的,哪些做法是應當避免的,還有哪些做法是有害的,醫書中都有所論述和交代,集中體現在“七損八益”的論述中。

所謂“七損”,是指在房室生活中有七種做法對人體有損害。現簡介如下:

 

一曰閉。患有疾病的男女不可同房,若不禁戒可傷五臟。也指交合之時陰莖疼痛或精道閉塞不通,甚至無精可泄,又稱內閉。

 

二曰泄。指交合之時男子精液早泄;因汗液也是精氣,故交合時如大汗淋濰,或正當汗出之時交合,就會從兩路走泄精氣,因而又稱為外泄。後世房中著作,也把身體流汗和汗出如雨,視為交媾禁忌。

三曰竭。因交合太過頻繁,致交合時精液耗竭。

四曰勿。性器官不能勃起的人,不能勉強行房,為之則廢。

五曰煩。凡患有氣短喘促或心慌意亂、煩躁不安者不可交媾,為之則會使病情加重。

六曰絕。男女一方不願同房而強行交接,對一方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害,猶如陷入絕境一般。或指陰莖舉而不堅硬要行房,中途泄精,精氣衰竭。

七曰費。指交合時過於急速圖快,徒然耗費精力。

 

所謂“八益”,是指八種對性事有補益作用的做法,能從中獲得促進健身長壽的效果。現簡介如下:

 

一曰治氣。指平日操練呼吸吐納,調理氣息,以鞏固精關,蓄積精氣。

二曰致沫。致沫即致其津液,指平時習練導引行氣時,不斷服食舌下津液。

三曰智時。智即知,知時就是掌握交合的適當時機,知其時而為之。

四曰畜氣。畜通蓄,指積蓄精氣後再行交合。

五曰和沫。指男女雙方互相親吻而吸其津液,又指交合動作舒緩而陰液不絕。

 

六日竊氣。當前位置可理解為積氣,指交合行將退出陰莖尚能勃起時即行退出,有利於積聚精氣。

七曰寺贏。寺,持也,指經常保持精氣贏滿。

八曰定頃。頃同傾,指平日節制房事,交合時就會氣定神閑 ,陰莖無傾倒(按指陽痿早泄)之虞。

 

“七損八益”言簡意賅,令人印象深刻。其核心思想體現的是房中養生,也就是性養生。意謂性生活是人類至為重要的生命活動,懂得性養生的人應會遵守交合的規則和法度,使性生活成為一種增進健康、延年益壽的養生活動,而不會為了單純追求性滿足,導致未老先衰、折損壽命的結果。

 

《天下至道談》在論及“七損八益”時,有一段談到房事與衰老的關系,現釋義如下:健康長生的方法,就是要育陰陽之氣,懂得以八益去七損之法。如若不能用八益去七損,則四歲後就陰氣衰減一半,五就起居呈現衰老,六就耳不聰目不明,七就氣血下枯上竭,房事不舉。這是由於血脈凝滯而不流暢的緣故。若令人復壯,應去七損以救其病,用八益以益其氣,這樣衰老者可恢復如壯年,壯年人則可不至早衰。

 

《養生方》也說:“善用八益去七損,耳目聰明,身體輕利,陰氣益強,延年益壽,居處樂長。”

研究古代醫書,言必稱《黃帝內經》。據信《內經》成書在馬王堆醫書之後,書中也講到“七損八益”,顯示古代醫家因重視房中家的這一研究成果,才將其收入《內經》之中。它在講到“七損八益。時指出:“能知七損八益,則二者(指陰陽)可調,不知用此,則早衰之節也。”想系由於當時別的著作已詳細論及,所以《內經》沒有細述七損八益的屬性,弄得後世註家解說不一。直到馬王堆房中類醫書出土,世人方才從中獲悉“七損八益”的確切屬性。

 

後世不少房中著作談論到“七損八益”,與《天下至道談》相比,只是各有側重之點、屬性同異互見罷了。不過,房事應有利於身心健康的基本思路則是一致的,其中的淵源關系分清楚。

 

“七損八益”的屬性,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性事的普遍規律。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人對性事的認知程度,遠比我們今天想像的要精要深。

 

總起來說,自先秦以來談論“七損八益”的房中著作,講的都是性生活應該註意的事項,也可以說是將“合男女必有則”部分屬性具體化。通過預防手段消除可能的內傷疾病,達到健壯長壽的目的,這應屬於防微杜漸的第一醫學的範疇。先秦時期的古人就認識到性醫學須立足於預防,令今人嘆為觀止。早在人體科學尚在萌芽時期,古代的房中家就認識到人的性行為與健康衰老之間,有著相當密切的因果關系,同樣令人擊節贊嘆。性醫學的預防觀和性生活的養生觀,堪稱為中國古代性文化的精粹。在古今中外的性文化中,唯有中國房中家主張養生的性文化獨樹一幟。輔之以飲食加運動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給今人的另一個啟示是,性養生涉及諸多方面。

帛書《養生方》因以養生方藥為主要屬性,故帛書整理小組將其定名為《養生方》。醫書作者實際上並不是談一般養生,重點談的都是與性有關的養生。將其定名為《性養生》,似更為確切妥貼。

 

《養生方》屬性約可歸納為三大方面:一是壯陽補陰方,即增強男女性功能的方劑;二是行氣導引方,即以氣功為主的運動療法;三是食藥結合,即飲食與藥物療法相結合的方法。這三大方面,將藥物療法、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都考慮進去了。這顯示作者是有意識地把性養生看做是一項牽涉面廣的系統工程,雖然當時沒有這種說法。

 

帛書《養生方》開端缺損,現存行數行在最前的兩則標題,一為“老不起”,二為“不起”。前者指年老腎虛患有陽痿者,後者則指一般的陽痿者。陽痿,即男性勃起功能障礙。本書作者為防治本病提出多種措施:一是將某些壯陽中草藥制成藥液、藥丸、藥酒、藥粥服用,能使陰莖勃起,能收壯陽效果。除內服以外還有外用的,如用可使陽具勃起堅勁有力的藥水灑洗外陰,用有壯興陽道作用的藥巾撫弄陰莖使之勃起等方法。二是建議經常食用某些具有壯陽作用的食品如雀卵、雞卵等,認為食之可“令人強益色美”,即身體更強壯,容顏更健美。古代壯陽藥物當真有效嗎?《養生方》說服用一種藥液後,可“使人即起”,即能使陰莖立馬勃起。《問》也說:“誠能服此,可以起死。”起死是重振雄風的意思。三是習練當時普遍流行的導引行氣,並將其運用到房室生活之中。《合陰陽方》和《天下至道談》對房中導引術式均有介紹。

 

《養生方》作者針對女性性冷淡等的用藥問題,也有專門論述。大致說來,即將中草藥或動物藥煎煮後以布裏之,制成坐藥置入陰道,以提高女子的性欲,促進女子的性興奮,並用以治療女陰瘙癢癥。所使中草藥以蛇床子為主要成分之一。據悉,後世對婦人陰寒兼女陰瘙癢癥,多以“蛇床子散”為首選方藥。當代藥理實驗顯示,蛇床子有性激素樣作用,對家兔陰道粘膜無腐蝕作用,且有一定的抗滴蟲作用。中醫因其對女陰瘙癢癥的治療有效,迄今仍習用陰道坐藥及外洗方法。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述及性養生,並不局限於防治某些與性器官有關的疾病,還著眼於全面增強人的體質,一是從飲食方面,二是從運動方面。先從飲食方面來說。《養生方》要人們經常服食滋陰食品,因其具有養陰扶陽、促使精氣旺盛的作用。男方精氣旺盛,則行房之時方能與女方抗衡,對峙而能持久不衰。《養生方》強調“君必食陰以為當(當通常)”,就是您得長期服食滋陰之品,這樣做才有利於不斷補償精氣虧損。馬王堆房中著作多處提出“精盈必瀉,精出必補”的觀點。

 

再從運動方面來說。馬王堆房中著作寫作時,習練導引行氣是善於養生者的一種工余活動。所謂“治氣”,就是堅持導引行氣的氣功鍛煉。從同墓出土的帛畫《導引圖》可以看出,它是一種相當普及的醫療體育運動。導引行氣除直接應用於房室生活中,也用於某些生殖系統疾病如陽痿的防治。大陸北戴河氣功康復醫院自上世紀50年代建院以來,將包括導引行氣在內的氣功應用於臨床,治療多種常見病,其中也行有陽痿等生殖系統疾病。今人研究認為,氣功是一種通過自我心理調整促使生理功能變得協調,以實現防治疾病目的的自我心身鍛煉方法。它能促使全身各個系統的功能活動向著健康協調的方向發展。《養生方》中還有以“走”和“疾行”為題的兩節屬性,說的是加強行走足力的方法。在專講性養生的著作中,為什麽突然談起行走和快速行走的事情來呢?似乎只有一種解釋,即步行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最適合大眾的健身運動,因其有利於增強體質和增強耐力之故。今人認為行走尤其是快步行走,是適合中老年鍛煉耐力的有氧代謝運動,而持之以恒的有氧代謝運動,是增進中老年健康的最佳方式。看來,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,對生命在於運動、健康在於運動的理解,與今人相比並不遜色。

 

美國推出的《2005年飲食指南》認為,飲食僅僅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,飲食和活動是分不開的,兩者都聯系到整個生活方式。出乎世人料想的是,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古人,在論及性養生的時候,分重視飲食與運動這兩個養生鏈條上的重要環節。

 

當世人回眸向馬王堆房中著作逐一掃描,從做愛須遵守科學原則到不可以極情縱欲,從性醫學以預防為主到性養生涉及到諸多方面,把反映性養生文化的文章幾乎做足了。人們也許會發出這樣的感嘆:如果打著燈籠到地球村尋覓,像神州大地如此多采的性養生文化遺存,恐怕在別處再也難找了。

性事必須學習才會做

 

馬王堆房中著作給予今人的啟示還有一個,那便是人出生以後有兩件事不需要學就會,一是吃,二是呼吸,但性事是需要學習與實踐才會做的。《天下至道談》說:“人產而所不學者二,一曰息,二曰食,非此二者,無非學與服。”講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
 

 

在古代性觀念相當開放的社會裏,茶樓酒肆都可隨意談論性事,為什麽還要學習呢?主要原因想必有三:一是“合男女”,即男女在一起交合,並不是難事,而要做到“必有則”,即按照一定的法則辦事,就非學不可了。二是年輕人一門心思用在縱情恣欲上,若不督促他們學習房中宜忌,那不是要眼看他們步上未老先衰之途嗎!孫思邈氏所謂“年未滿四者不足與論房中之事”,不過是正話反說罷了。三是由於一般人雖也學了,但多淺嘗輒止,成效不彰,所以要提倡反復學。

 

上文曾引用《天下至道談》這句話:“損生者色也,是以聖人合男女必有則也。”在醫書的作者看來,懂得“損生者色也”的涵義,按照行房的客觀法則辦事的人,唯有聖人而已。“聖人”是指什麽人呢?舊時聖人當然不是指一般的凡夫俗子,而是指品格高尚、智慧非凡的人物。上文還說過,凡通曉陰陽交合法則、精於房室之道者,可命名為“天士”。這幫助,男女做愛的科學法則並不是那麽好學的。

 

就只有“聖人”、“天士”,才能盡享魚水之歡、增年益壽嗎?當然不是。馬王堆房中著作不時講到“道者”、“能者”和“有道之士”,指的就是懂得交合之道,善於實踐,並且能向他人推廣的人。達到“聖人”、“天士”級別的,畢竟是人群中的少數。後者則是《天下至道談》中說的“人有善者”,即善於處理房事者,說他們在七損八益上就會做得比較好。看來只要勤於學習,知行合一,做個“有道之士”並不太難。在性觀念相當開放的古代社會,善於處理房事的人會比較多。

 

但即使在性觀念相當開放的古代社會,在凡夫俗子中也有不少對交合之道一無所知的。這些人或許認為,交合並不是非學不可,沒學過不也生兒育女了嗎?房中著作將其稱之為“俗人”,指的是一般蒙昧而不懂得交合是有遊戲規則的人。《問》針對這種人說了八個字:“俗人芒生,乃恃巫醫。”意指蒙昧的俗人,得病只好去倚仗巫醫了。

 

值得今人深思的是,在性觀念開放的古代社會對房室之事尚需要學習,長期生活在對性諱莫如深的社會氛圍的人們又該如何學習呢?

 

 

 

一是馬王堆房中類醫書開了中國性學研究的先河。按照現代醫學的解釋,性學是研究性的科學,它包含研究解剖學、生理學、行為學和性技術。從本文的概略介紹中可以看出,馬王堆醫書的房中家談性和性滿足並不是從單純的性生活角度,而是涉及到性養生、性生理、性心理、性行為及性技術等諸多層面。因此說這些房中著作向世人展示的,是屬於性的科學亦即性學,是恰如其分的,並無牽強附會之處。再者,有人認為,性學研究創始於歐美。有的說:“最早開展性研究的是英國醫生艾利斯(1859-l939)。”有的說:“美國的瑪斯特和約翰遜醫生完成了性醫學這門學科的創立任務,其《人類性反應》一書出版於1960年。”由此可見,歐美對性學的真正研究只有百余年歷史,而中國在此領域的研究至少要早兩千年。馬王堆房中類醫書有五、六種之多,並非出自一個人的手筆。除非有新的考古發現,他們的著作是當前世界上最早的性學文獻。

 

二是兩千多年來以性學為中心屬性的房中術在民間不絕如縷。房中術興起於春秋戰國,盛行於漢魏隋唐。可以肯定地說,後世的房中著作與馬王堆房中類醫書是一脈相承的,且不斷有所發展。有人說,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一個談性色變的國家。實際上不是這樣。學者的基本共識是,梳理一下房中術在歷史上的興衰過程,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段。如以已經逝去的20個世紀的歲月計算,在前13個世紀的歷史時段裏,性在茶樓酒肆是可以公開討論的,房中術是一門顯學;而在後7個世紀的時段裏,即在宋明程朱理學昌盛、禁欲之風盛行之後,性在社會上才成為禁忌之物,沒人敢公開談說,房中術基本上變成口口相傳的隱秘。既然飲食男女是人之大欲,盡管理學認為“人欲”是萬惡之源,卻無法禁絕房中術在民間的傳播。英國李約瑟教授(19001995年)在所著《中國科學技術史》中,專門將房中術介紹給世人,認為“它具有相當大的生理價值”,“在醫學上和生理學上都是正確的”。可以說,中國不僅有豐富多采的飲食文化,也有顏色斑爛的性文化。

 

三是應該給歷代房中著作以確切的評價。精華與糟粕混雜,在傳統文化中屢見不鮮。房中類著作自也不能例外。自東漢道教興起後,有些房中派別在房中術追求健康長壽之外,為它披上一層可致神仙的宗教外衣。諸如“禦女成仙”、“黃赤合氣”、“采陰補陽”、“禦女多多益善”等,都應視為糟粕。但不能因為其中摻雜有糟粕和反科學的東西,而從整體上否定或貶低它。由於對它的研究整理做得不夠,迄今未能恢復它長期遭到汙水濺潑的真實面貌。荷蘭漢學家高羅佩(19101967年)是國際上較早系統研究中國性文化的一位學者。他在其所著《中國古代房內考》(Sexual Life in Ancient China)中說,具有高度文化和思想的古代中國人,早在兩千多年前,就對性生活予以高度的重視。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,他們的性生活是健康的、正常的。此前西方學界相當普遍地認為,古代中國人的性生活是墮落的、變態的。自高氏的著作在西方問世後,上述言論已銷聲匿跡。反觀中國自己的研究,顯然落後了許多。

 

四是迅速恢復房中類醫書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。《漢書·藝文誌》在收錄房中八大家的著述時,行為方技一類,與醫書並行。《隋書·經籍誌》中,房中著作被行入醫方類。《新唐書·藝文誌》中,則將其行入醫術類。由兩漢到隋唐的歷代史誌目錄中,對房中著作均有記載,且將其視為醫學或醫學的一個分支。由此可以想見房中著作在歷史上享有的重要地位。雖然古代的一些房中著作已經散佚,但存世的仍為數不少。日本丹波康賴氏輯錄了中國唐代以前多種醫書,於公元世紀編撰成《醫心方》一書,書中第28卷為房內卷,輯錄了唐以前多種房內專著。在馬王堆房中著作出土前,此書曾是研究中國古代性文化最早的文獻。漢唐以降,重要的房中著作大都收在道家的匯編類道書《道藏》之中。這些性文化的寶貴遺產,端看今人用什麽眼光看它了。2000年在北京出版的《中國大百科全書·中醫卷》,理當給“房中術”設一條目。令人遺憾的是,翻遍全書卻未找到它。但願修訂再版時能增補一個條目“房中術”,而不再回避它。



本文出自: http://blog.udn.com/hsr123/11578717春藥推薦|媚藥推薦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4sandrav6ip 的頭像
    m4sandrav6ip

    q4jessicaav18

    m4sandrav6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